李照山大成拳
新闻详情

养生桩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2-13 10:30作者:李照山来源:李照山大成拳网址:http://www.lzsdcq.com/nd.jsp?id=84#_np=120_415

养生桩

 李照山

养生桩是大成拳重要的养生健身法宝。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以站桩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其外形的高低,姿势的大小和意念调配,因历史条件的不同和练功者的目的、阶段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黄帝内径》的《素问》篇中,就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记载,其中的“独立守神”就是站桩的原始方法。所谓“独立守神”就是通过站桩,而求得“静养”的功夫,并在“静养”中而获内在的“生生不已之动”。这种内在的“生生不已之动”,正是体内气血鼓荡,机能加强的具体表征。

一、养生桩桩法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桩式均有独到的医疗效果和健身价值。其中的浑元桩为首要桩法。

1.浑元桩

两脚平行或接近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掌上,以保持平衡,腿部略有弯曲,膝略前顶,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同宽或略高于肩,呈现臂半圆、腋半虚的状态,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内,于自身约一尺距离,两臂呈环抱状,并要有自然的外撑内裹的内量。

此桩是强身壮体、益寿延年、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重要桩法,也是练技击桩之前的必站桩法。

2.养气桩

两脚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自然微屈,两脚掌平均着力,头直项竖,闾骨正直,臀部后坐,两肩放松,两肘微屈上提,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指尖朝下,腋部半虚,不可用力,要做到虚灵挺拔,舒适均整。

此桩对咽喉炎、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病、高血压等均有疗效。

3.抱球桩

两脚自然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与胃部同高,与自身距离约一尺,如抱一蓝球状,两肘略下垂,两膝稍有弯曲,周身轻松,舒适自然。

此桩对冠心病、脉管炎、关节炎、肩周炎、肠胃炎等均有疗效。

4.托球桩

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稍有弯曲,臀部似有后坐之势,两手置于腹前,手心向上,十指斜相对,手与腹部约半尺距离,两手如托物状。

此桩对胃下垂、肠炎、子宫炎、子宫肿瘤、肋间神经痛等均有疗效。

5.扶按桩

下肢不变,两臂抬起,手指分开,微弯曲,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双手略高于肚脐,距离与肩同宽,两小臂与地面平行,两腕有悬空吊挂之意。

此桩对膝关节炎、腰腿痛、胃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胸闷等均有疗效。

6.分水桩

两足站成丁八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微曲,身体略成斜面,双手左右分开,与自身约成才60度,两手在肚脐之下,掌心向前,全身放松,凝然定立,此桩法名叫“前分水”。

若掌心向后翻转,则叫“后分水”。

此桩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后遗症、肌肉萎缩、轻度肌无力等疾病均有疗效。

7.背手桩

下肢同浑元桩,两腿直立放松,双手反背,贴于腰部,十指分开,自然弯曲,胸腹空灵,肩胯松沉,两眼微闭,也可将两手心贴于腰部。

此桩对腰肌劳损、肾炎、性神经官能症、坐骨神经痛等均有疗效。

8.坐抱桩

身体直立,端坐椅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微屈放松,两脚跟着地、脚尖回勾,然后两手抬起,两臂圆弧撑抱,两手距胸部一尺,手心向内,十指分开,两手如抱球状。

此桩对于神经衰弱、心脏病、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均有疗效。

9.正坐桩

自然端坐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掌着地,两臂和两肘自然垂下,两掌分别放在大腿上面,手心向下,亦可手心朝上,似托球状,两眼轻轻闭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此桩对于心悸、健忘症、高血压、足腕损伤、腰痛等均有疗效。

10.坐拉桩

身法同正坐桩,两手抬起,略低于肩,手与自身约七寸距离,两手心相对,指尖斜向前,肘关节自然松垂。

此桩对风湿性关节炎、耳鸣、颈椎病、低血压等均有疗效。

11.卧吊桩

自然仰卧在床上,两腿分开,弯曲成钝角,两脚平放在床上,腹部放松,两臂抬起上举,略有弯曲,两掌心相对,手指向上,五指自然张开,目视天花板。

此桩对肠胃病、肩周炎、上肢陈伤、下肢瘫痪、神经官能症等均有疗效。

12.正卧桩

仰卧于床,枕部要高低适宜,双眼微闭,两腿自然伸直,两手十指自然分开,两手轻置身侧,掌心向上向下均可,也可使两手轻轻合拢,两掌轻贴于大腿处进行练习。

此桩对体质虚弱者,多种慢性病患者均可采用。

13.侧卧桩

右侧身卧于床上,两腿微曲,左腿放在右腿之上,左手放在左腿上,右臂屈于枕旁,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也可进行左侧身的练习。

作用同正卧桩。

二、养生桩的原则要求

养生桩的原则要求很简单,即“舒适自然”,王芗斋先生指出:“站桩时既愉快又甜蜜,省力得力增力而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这正是对舒适自然的具体描述。

“舒适自然”的其含义是:当站桩时(以浑元桩为例),如果感到自身放松、舒适或很得劲儿,一切就不必管它。此时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听音乐也可听音乐,但不是主张一练功就必须看电视或听音乐。如果不“舒适自然”了,可对身体进行调整,使之重新达到舒适自然的状态。

调整肢体:如果胳膊累了,可把胳膊放低一些,站着练累了,可坐着练或以卧式练习,若怎样练习均不自在,就不练了。

调整意感:此法是在保持肢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意感调整,如水浴法、挂棉法、放松法等。

站桩时,眼睛可自然睁开、微微闭合或半睁半闭。前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半睁半闭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究竟采取哪种眼睛状态,完全凭任于桩功的界时感受。

呼吸为自然呼吸,让其自热而然的进入过渡态呼吸,进而自然而然的过渡至功态呼吸。

三、养生桩的目的

    在“舒适自然”状况下,身体进入放松与入静,如此即可培养锻炼“内气”。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资,“气”的强化会产生种种练功效应,开始时会有或热或胀或麻的感觉,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这种效应会逐渐向身体其它部位蔓延。有时,皮肤会出现蚁走感,肌肉则有跳动感,周身有温热感,继之,可出现整体的充实感、重力感等。

对于“内气”的产生与变化,不可强求,让其自然产生,自然变化,俗话说的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大成拳的养生桩,显然是采用气机自然变化的原则,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使气感迅速、均匀、强烈。

四、养生桩的医疗作用

1.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医疗作用;

3.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明显;

4.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5.对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作用

6.对泌尿系统疾病的作用

7.对于其它疾病如肥胖病,脂肪瘤,甲状腺肿、末稍神经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汞中毒、慢性铅中毒;对于中期之前的癌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五、养生桩的三个阶段

从总的桩功层次看,养生桩可分为三大阶段:姿势适应阶段,桩功效应阶段,强壮舒适阶段,但由于每次桩功所处的特定条件不同,如环境的变化,桩式的改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阶段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它们只是一个大体的划分。

1.姿势适应阶段

此阶段表现为身体的各种不适,最常见的是酸痛、乏力等。这是因为人们习惯于肢体运动,如跑、跳、广播操、套路拳术等。不习惯于位静运动,即外形相对静止的运动。

2.桩功效应阶段

经过姿势适应阶段后,机体素质会逐渐发生潜在的变化,并由此可伴随种种不同的功感效应。

1)正常效应

由于神经功能的调节,使得气血调和,经络疏通,肌电变化,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则有明显的发热、发胀、发麻、发凉、发重、蚁走、发痒等感觉。有的还可能出现肌肉的跳动感、针刺感、肢体丧失感、内部充实感、饥饿感。

随着胃肠功能的加强,还可出现打饱嗝、出虚恭、肠鸣的现象。此段练功,由于唾液增多,故口腔可有清香、甘甜的感觉。每当练功后,感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全身轻松,步履轻快稳健,且食欲增强,睡眠良好。

2)病灶效应

练功到相当阶段后,体内的良性变化势必要冲击病灶,引起种种病灶反应,可能会出现病灶疼痛的感觉和病情反复的现象。

3)异常效应

就养生功法本身而言,是不会出现异常效应的。但如果对功法进行片面的理解,练功时顾此失彼,则会失去养生桩整体锻炼的原则,从而违背各机能自然运动的规律,产生暂时的失调,这就是异常效应。此时,要及时查出原因,给予纠正,以免影响正常的练功。

3.强壮舒适阶段

本阶段的功感比较强烈而又均衡。练功时身体有浑元感、电麻感、周身温热感、飘然感、忘我感、轻浮感、沉重感、粗高感、充实胀大感、过风往返感、汗毛直立感、气血运行感、肌肉离骨感等。由于气血通畅、阴阳平稳、新陈代谢正常,疾病痊愈,身体基本恢复健康。病灶反应不再出现,而且越站越舒服,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慢、细、深、长、稳、匀、悠的逆式呼吸状态,感到站桩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飘飘荡荡,如痴如醉,极为舒适,如此,不由自主地达到入静较深的境地。练功后,感到浑身是劲,精力旺盛,胸腹空灵,周身爽适。



文章分类: 养生之家
分享到:
河南信阳李照山大成拳
联系电话:13837661583(微信)
招商电话:0376-6565712
联系邮箱:2277108435@qq.com
website qrcode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