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山大成拳
新闻详情

六、展望与设想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12-10 13:35作者:习晓龙来源:李照山大成拳网址:http://www.lzsdcq.com/nd.jsp?id=51#_np=108_503

六、展望与设想

    习晓龙

如果按照目前的游兵散勇、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后盾的模式发展王芗斋的拳学,也许多少年过去还是老样子,还是小范围的让对意拳或大成拳感兴趣的人知道王芗斋的拳。我们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做到像少林拳、太极拳那样,只要提起大成拳,不论练的人还是不练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存在的关于意拳或大成拳社团组织及馆校,虽然传播者做了许多辛勤努力,有的也小有成效,但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上一世纪90年代的后期之前,大成拳也算红火了一阵子。到了2000年,随着散打王赛事的推进,大成拳或意拳就逐渐受到冷漠,那些对功夫特别挚爱的习拳者,希望传说中的意拳或大成拳的高手们能称雄散打王或后来的武林风以及其它赛事,但始终少见意拳或大成拳的高手们。当人们带着遗憾的心理提出质疑时,开始的解释是:比赛时戴了拳套(最初的散打还戴头盔、穿护具)不利于发挥意拳或大成拳的发挥;比赛的规则限制了意拳或大成拳打法;随着武林风的开办,比赛规则进一步放开,尤其是MMA的推出,啥规则没有,要说有规则的话,就是对方服输了你不能再打。这时也没人出来解释了,因为再合理的解释都是苍白的。

是不是比赛的规则束缚了意拳、大成拳的手脚了?当然不是。规则是公平的,某些方面限制了意拳、大成拳的打法,同样也限制了别人的技艺。

是不是那些练意拳、大成拳者都是嘴把式?包括那些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个个都是徒有虚名?果真这样理解,未免太片面。假如仅以能不能参加擂台搏击赛来判断一个人的武功、武学水准,那么,现在很多的太极拳大师、心意拳大师、高等学院的武术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名流人士并非每一个人都参加过搏击大赛,难道因此我们就否定他们的武学修为及他们对武术的贡献吗?假如中国没有这群人,中华武术谈何发展与崛起。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习武者心目中的高人不会出现在搏击擂台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在上一世纪90年代的前后,那些办班的或开馆校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人员基本都是业余的,学员中以短期的或几个月的较多,他们中有的身体素质差,有的年龄已大。他们学期结束后,还要上班、打工,还要操心挣钱养家,每天能抽少量的时间练一下就不错了。你能指望这些人打比赛吗?况且他们所在培训馆校的硬性条件也达不到培养参赛人员的要求。对于个别能参加长期学习者,有的教习者一味地只让学员练站桩,说什么只要站桩练好了就什么都有了。这是一个误人的教法。站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功夫的唯一。桩功基础好,可能使你的整体力和抗击性好,但这不能代表你打得好。要知道,由站桩得到的功力只是定态的,与一般常人相比,或许会感到你武功高超,一旦与真正技击好手动起手来,你这些定态的功力状态未必好使。要把定态的功力形式转化为动态的技击应用是一个漫长过程。

资金不足是民间武术馆校发展的致命缺陷。在最开始的散打比赛中,全由专业队培养的运动员参加。运动员是什么概念?人员是层层选拔的,培训或参赛期间生活有保障,而且标准不会太低,每月能领工资。运动员的任务就是练好武,打好比赛。对于民间武术馆校来说,只要能交起相应的费用就能学习,仅从受教的对象上就无可比性。馆校也没有资金免费让有潜力的学员吃住,并开工资给学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经济发展,有的武校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或有某些企业资助,就开始关注那些有潜力的学员,满足他们长期留在馆校的条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直到把他们培训成擂台搏击高手。像登封的少林武校、山东的宋江武校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就连最开始兴起的散打王赛事,也因资金链的断裂而作罢。开封的张文献(先从师于王安平,后成为姚宗勋弟子),1986年前后他带领的团队在市、省级散打比赛中,战绩颇佳,后因资金及其它原因一直默默无闻。

要想使王芗斋拳学得以根本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全国能竖一面大旗,集各方力量于一体,多方筹集资金,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与训练模式,其目的就是占领擂台赛场,使新闻媒体能广泛的宣传王芗斋拳学,让人们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途径更多的了解大成拳;还要建立专门的健身养生发展部,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成拳的养生功效,并积极的投入其中。当其影响得到社会认可乃至官方支持时,可能会有关于大成拳方面的影视作品出现,这样就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事实上根本做不到。虽然王芗斋的拳学有了一定发展,但其后辈分支各以为是,各说各是正统,实际一盘散沙。

即使形成不了统一的局面,即使是一个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只要能顺应时代发展,只要能科学的应用市场规律使王芗斋拳学得以突飞猛进发展,得以社会广泛认可,一样也是好的结局。2017年6月崔瑞彬先生发布了“告天下武林书:实战,为传统武术正名”一文,其观点真知灼见,大有振奋同门之意。最后,他特别声明:

“自即日起,我率师门全体发起成立’北京意拳天下搏击俱乐部’,引入现代化管理、专业化训练和职业化比赛的传统武术发展新模式,同时正式启动“意拳传承·拳王计划”,并面向全国招收队员,旨在运用意拳超前的拳学理念以及所独有的科学、系统、高效的训练方法与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意拳和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和技击水平,争取在5至10年的时间内,培养出能够征战并称雄世界顶级拳赛的职业选手,并由此遴选出能够担负起历史责任和使命的意拳传承人”。      

其规划宏伟,目标明确。我们将拭目以待,并真诚的期望王芗斋的拳术能立足于现代擂台赛事,以产生更多的让老百姓熟知的意拳或大成拳的拳王。同时呼吁其他王芗斋的后学们亦能按照各自的发展模式为宗师的武功称雄擂台而尽责尽力。不论任何人,不论是第几代,谁能把大成拳发展的像少林拳、太极拳那样,谁就是第一功臣。到时王芗斋的后学们都能跟着沾光。欲达到既定目标,绝非易事,因为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下面一些设想或许能对有志于发展者提供某些鉴戒及参考作用。

一、争取一些商家或对武术尤其是对大成拳感兴趣的企业家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有了前期的启动资金,就要进行两条腿走路。

1、物色和选拔在未来的搏击赛有潜力者加入到意拳或大成拳的队伍中,重点对他们进行技击方面的训练,无论是站桩、试力、步法、发力、单操手、对练等一系列训练,一切就是为了打比赛,出成绩。先期的筹集资金要用在他们的生活补贴及相应的工资开销,当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时,尚可用这部分资金进行适当奖励。

2、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启动资金进行大力的宣传,开办大成拳不同系别、不同人群的一般技击和养生健身方面培训班,以增加馆校收入,如此即可达到以校养校,以馆养馆的目的。当专业的赛事班在全国取得优异成绩时,媒体的宣传会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和认知大成拳。就会促使培训班的红火,就会增加收入。反过来又能推进赛事的发展。现在国内的一些武术馆校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的。

二、为了备战赛事,在具体训练方面务必要参照适宜于现代擂台赛的方式方法。就力量训练方面,以站桩、试力、发力为主,其目的是为了产生高强度的整体力和穿透打击力;以击沙袋、手靶、脚靶、墙靶为辅,其目的是体认劲力的击物感觉;当熟化了单操手和连环技法后,一定要多打实战,并按照各类比赛规则

经常进行模拟赛事。如果有了一定的劲力基础,只学习实战的技术练法,或只进行象征性的推手、实作训练,或许使人具有一定的防身自卫能力,这只能属于一般的大成拳习练者,若用于比赛根本不行。只有经常打实战,才能成为技击高手;只有经常打擂台实战,才能称霸于赛事。比如,一个人啥都不练,就是让其天天练对打,日久天长必定是一位搏击能手。与比赛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训练就是体能与耐力训练。这就要求准赛手们每天要有定量的跑步训练。如果体能不行,刚打一个回合就气喘吁吁,咋能继续打下去。而跑步和平常的对抗训练就是提供体能和耐力的最好形式。现在虽然也有大成拳的选手参赛于某些局域性的比赛并成绩较佳,但只是个例,不具普遍意义,宣传效应较小。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参赛能手,并且是在一些有影响的大型比赛中的持续成绩。

三、赛事影响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普及。目前国家提倡并普及的太极拳并非习练者都具有高深的武功,也并非仅仅因为邓小平写了“太极拳好”。太极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缓慢均匀、舒展大方的动作特点适合现代人们的健身养生、休闲娱乐之需求。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不知技击之所以然,但这些人群本身就不追求这个,就是通过太极拳的套路学习与演练起到活动筋骨、流通气血的作用,而且随着音乐的伴奏练习,更能起到放松身心、冶炼神经之效能。如果从实效而言,传统武术中的站桩是最高级修炼之法,正因为如此,王芗斋把站桩作为首要功法,有的拳术把站桩作为高级功法或秘传功法。王芗斋指出:“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虽然站桩极好,但人们理解者少。这也是世间万事有利就有一弊。真正坚持站桩者可能是这样的人:

1、体弱多病而医药无效者,当得知站桩能疗疾祛病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练习,一旦有效就坚持不懈;

2、遇到身边具有笃实整体力、极强抗击性等功夫的人,当得知这些功夫来自于站桩时,便对站桩产生兴趣,开始了站桩训练。

舍此两种人一般是难以进行站桩练习的。除了站桩外,大成拳的试力、走步、单操手多是单独性的动作反复练习,虽然如此练法可强化劲力和熟化技法,但却让人感到乏味枯燥。由于太极拳丰富的套路展示,可进行单人的、多人的、可组织几百人的乃至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表演,对于大成拳而言,若让众人进行大型站桩与单调的试力或单操手表演,大家可以想象是一个什么效果。在目前的意拳或大成拳的高层人士中所演练的健舞大多功力非凡,潇洒自如。但这只是演练者的个体行为,而且每一演练者的动作各异,因此这些动作不具普遍性和普及性。况且这些演练者虽然能展示出意拳和大成拳魅力所在,但仍然难以摆脱动作单调之嫌,几分钟下来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动作,因此,规模表演性差。

正是因为人们喜爱太极拳的演练方式,国家才越来越重视太极拳的发展。在国家武术段位制考试的项目中,每年参加段位制考试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少林拳、心意拳(或形意拳)等,根本没有大成拳的项目。其原因除了因为大成拳没有丰富的肢体展示动作外,另一方面说明意拳或大成拳的影响力比较薄弱,还没有引起社会与政府的普遍关注。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要广泛的宣传站桩与其它单纯性的试力、摩擦步等动功的养生健身价值,让大家确实认识到这些方法虽简单而见实效。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大成拳的训练;另一方面,可把大成拳“七妙法门”中的相应功法进行合理的串连,使之形成养生系列动功,这样就会使习练养生者有一个固化的模式,会解决多人登台统一演练的问题。而且还会为将来的大成拳系列的段位制考试提供依据。当然,此举可能会引起本门一些认识上的非议,那就是王芗斋已经废除了套路,现在又搞了一套动功或健舞,是否有悖于王芗斋的拳学理论?必须说明的是,新编的成套动功或健舞只是养生功法之一部分,并非意拳或大成拳套路。按擂台赛训练模式者与此毫无关系,按“七妙法门”模式练习者,完全可以不练新编的动功或健舞。仅从养生角度而言,所编的动功或健舞应优于太极拳。其原因是健舞在学习、演练、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灵活性。操练者不必拘泥于它的框架模式,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桩功与动功的切换,即静功与动功的切换。如此操练,可使这套健舞的起始点趋于灵活,使练习者易于掌握,这样也就增加了健舞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使习者易于掌握。


河南信阳李照山大成拳
联系电话:13837661583(微信)
招商电话:0376-6565712
联系邮箱:2277108435@qq.com
website qrcode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