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积力量 二维码
聚积力量 李照山 就外在形式而言,此阶段功法没有特别的要求,仍以站松沉桩为主。随着桩功的深入,奇怪的现象就产生了。本来要求的“上松”,则发生了向“不放松”转换。比如要求臂部或背部放松,但这些部位的某些局部则产生紧的感觉。在向湖里、河里蓄水时,湖底和河床不是平坦的,而是坑坑洼洼。蓄水的初始,总是先把坑坑洼洼的水注满,然后这些坑坑洼洼的水再连成一体。力量的聚积与此有相似之处。 蓄积者乃成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累积之意。“积”有一个融合叠加逐渐增多、乃至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力量的蓄积和蓄水过程有类似之处。当有水源不断向江、湖、河注入时,或由于雨水的汇集流入时,水面会逐渐升高,直至涨满。力量的聚积亦是如此,也有一个积少成多,不断强大的过程。 世上的任何事物均有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往往会相互转化。比如有白天就有黑夜,白天的渐进是傍晚,黑夜的终时是黎明。站桩包含松和紧两个矛盾的方面,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放松至一定程度后会产生紧的感觉,此种紧感即为收缩,是力量的象征;瞬间的爆发力会使肌肉高度的收缩,此后便自然放松下来。松沉桩的状态是上松下紧。此过程的下紧会使下肢直接产生力量,而上松的作用会使躯干部位以及上肢逐渐完成力量的聚积过程。 许多人站一阶段矛盾桩后,胳膊会有发紧、发胀的感觉,有的甚至出现站桩时间缩短的现象,有的人对此感到困惑,以为出现了偏差而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干脆停止了站桩。实际上这是聚积力量的象征。各局部的肌群有了相当的收缩后,就会发生成片的通连,最后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收缩感觉。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要稍微放松一下身体,就会出现整体性的松沉和收缩。此时,身体好象一块巨大的肌肉,能同时收缩以产生非常充实而又强大的力量。至此,即可视为力量达到了圆满阶段。这个阶段就相当于江河涨满了水。
力量的圆满阶段又可称为“内整”阶段。所谓“内整”,就是整体性的肌群融会贯通。此时,如果随便做一个胳膊的伸缩动作,从外表来看可能没有多大力量,也没有整体性的特征,但作用于对方后,对方仍会感到有很大力量存在。这是因为虽然是肢体的局部作用于对方,但其力源则来自于肩部、背部、腰部乃至臀部的肌群收缩。这种收缩再通过内传导而贯通于手臂。
在聚积力量的过程中,为了继续强化松沉效果,同时也是为了继续感知劲力的动态性,仍可适当的进行动态动势和检验性的松沉体验。随着力量的聚积,反过来又会加强松沉的效果。松沉的增强又会促进力量的聚积。松沉和聚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