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山 心意拳和形意拳 明末清初年间,山西蒲州人姬隆峰在六合大枪的基础上创“六合捶”。由于“捶”乃以拳击打之意,于是有了“六合拳”的名称。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心意六合拳。该拳的传承之祖为马学礼、曹继武。马学礼对外声称所授之拳为心意拳,在河南有洛阳和南阳两大分支。曾有资料记载,戴龙帮属于曹继武一脉,李洛能的拳术源自戴龙邦。李刻苦用功,坚持十年苦修与参悟,终使武功炉火纯青,入大家之风范。此后,他摒除六合之名,改己所学拳术为形意拳。李洛能的著名弟子有刘奇兰、郭云深、宋世荣、刘晓兰、车毅斋等。他们个个均有惊世武功,其中的郭云深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著称。 意拳和大成拳 郭云深晚年弟子王芗斋因幼年体弱多病而入门,王深得授业恩师的喜爱与真传。在他弱冠之年即得形意真传。为了拳学上的精益求精,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广交武林好手,结识了少林、太极、八卦、鹤拳等各流派名家巨匠,并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至此,他步入了一个更高的武学境界。上一世纪20年代,他在上海授拳时发现有的弟子过于重形轻意,而意乃拳之灵魂。为了突出意的作用,他去“形”字改称“意拳”。事实上在原始的“心意拳”称谓中,“心”是具有思维功能的某些“想法”,“意”是用来引导个体的人所进行的心理感受或肢体在空间的位移活动。“心意拳”就是要用心练拳,用意念统领拳的动作,并将劲力渗揉至招式之中。可见意拳的真意与心意拳相符合。然而,此时意拳又非原始心意拳,其特别之处是将站桩作为拳之首要。《意拳正轨》为该拳代表之作。 40年代初期,王芗斋在北京授拳,为了印证所创新拳是否科学及其实战效果,曾登报要求各派能者前来切磋技艺,凡登门交流者无一不被他的武德修为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此时有好友认为王芗斋的拳术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大成境界,建议他将所习拳法改称“大成拳”。王芗斋答曰:任何学术皆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友人解释道:你一生求学吸收了众多武术流派的精华,可谓集各家之大成,若将“大成拳”理解为集各家所长而成拳亦能符合拳的寓意。王芗斋才欣然接受。他重新整理毕生所学,完成了大成拳经典论著《大成拳论》。 大成拳系无套路拳法,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战”七个训练步骤,被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就拳法体系而言,该拳有养生、技击、功力按摩三大部分。养生功法包括养生桩、五形动功、健舞、临症康复法及除“七妙法门”中站桩与实作之外的其它相关功法。 大成拳的拳法原理为:通过站桩而获取劲力;试力可感知劲力在空间的运行;走步能使劲力得以活化;发力是使由站桩、试力所获取的劲力模式得以瞬间的爆发;试声乃补劲力之不足;推手既是肢体在位阻状况下的特殊试力形式,又是实作之前奏,而实作是真拼实搏的技击方式。 大成拳虽然没有套路,但演练时可随心所欲的展示武者风姿;大成拳虽然不讲定招定式,但实用时则讲究触感而发,处处是招,非常实用。 在养生方面,以养生桩为主,同时辅以动功。养生桩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内气”,其原则要求是舒适自然。动功内容包括:“七妙法门”中除站桩以外的其它功法、五形动功、健舞、临症康复法等。大成拳的养生法易学易练,对多种慢性病均具有很好的医疗康复作用。尤其是大成拳的临症康复法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盘突出更具有独到的康复效果。 |